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2年第八期 | 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
|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葛丽亚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305次 |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在新课引入中,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创设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因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每人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把量出各角的度数标上,老师得意自信地说:“我不用量你们手中的每一个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诉我其中每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老师定能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不信就开始吧!”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老师一个个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产生这样的问题:究竟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的去探索知识规律。
二、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问”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在新知探索中主体参与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情况如何。因为,好的问题能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所以,在新知探究中,教师要善于提供质疑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先要求把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分数化成小数。
(1)1/5 = 0.2 1/3 = 0.333……
(2)3/4 = 0.75 3/7 = 0.428 ……
(3)7/8 = 0.875 7/11 = 0.6363 ……
(4)9/20 = 0.45 9/14 = 0.642 ……
待学生计算完,再组织讨论:这些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这与分数的什么有关?学生释疑后继续讨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使学生围绕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2.提供阅读教材的机会,在理解的”疑惑”处“问”。
例如:学习“比的知识”后,有一个学生提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足球比赛时就有1∶0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学生终于明白了前者表示两数的相除关系,后者表示两数的相差关系,从而认识球场上的“比”和今天学习的比是有区别的。这样,在讨论中释疑,消除了学习的疑困,学生体验了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三、在知识应用中,精心设计,使学生“会问”
在数学学习中,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只有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去发现问题。
1.精心设计开放题,使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例如,有50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每小时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每小时租金8元,问如果要使得租金尽可能少,怎样租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显示出各自创造潜能。
2.精心设计实践题,使学生在“用”中“问”。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儿童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故此,实践是智力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知识应用中必须精心设计一些实践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到所学知识就来源于实际生活,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后,让学生拿出地图,测量自己最感兴趣的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根据学到的知识算出实际距离,然后交流汇报。学生边测量边计算还兴奋的交流着,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大家算出了到苏州--北京、苏州—新疆、甚至是苏州—巴黎的实际距离。
这时忽然有人提出:“我要乘火车去北京,不可能沿着直线去的,那么实际路程又是多少呢?”老师马上接着说:“大家商量一下,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眉头紧锁着,有的低声讨论,有同学拿出一条棉线,将棉线沿着弯弯曲曲的铁路摆齐,再用尺子量出拉直的棉线的长度,终于计算出了苏州到北京,乘火车去的实际路程。学生们高兴地一下子跳了起来。
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