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1年第二期 | 重视自然教学中的“想、说、干” |
|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徐伟良 发表时间:2004-01-19 录入:admin 点击:20次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使学生得到几大解放,其中有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上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 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充分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创造各种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小学自然不仅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勇于创新的意识,更要培养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对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勤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
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实质上也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的体现。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儿童意识到我要学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他多思善想,勇于创造。例如,在教食物链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书上说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那么猪笼草吃昆虫、还有食人和动物的树该又如何解释……它们在食物关系上构成的是否是食物链?老师表扬了他提出的想法,告诉他“常”字就说明包含着你所提出的问题。你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追求科学道理的精神。正因为有这些奇思妙想,才会有创造,才会有明天的科学发明。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要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去探求知识,由于儿童受知识面、心理惧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有疑不提或不知从何处疑,这就要求教师给质疑问难的方法,通过疑,诱发和引爆学生的思维。在上保护大自然一课时,我先提出:“会游泳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举手的学生是廖廖无几。学生很纳闷?老师真怪,会不会游泳跟保护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我又说:“南方人和北方人会游泳的人数哪个多?农村同城市相比呢?”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大家开动思想的闸门……最后学生终于明白老师所问的最终答案是由于江南水乡农村的河水大量受到污染造成了现在相反的结果……
运用多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乐学”,产生宽松、愉快的学习的心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所谓的课上很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真理感到稀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或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因而学生在想的同时又积极地举手发言,发表不同的意见。如为什么冰箱的冷藏室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根据空气对流原理怎么解释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各有各的道理,。但谁又说服不了谁,只好带着疑问去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其他渠道去寻找答案。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与植物和环境两课时,书上讲到苹果树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就有学生提出异疑?我们这里的一个种植户也种了苹果树,并获得了成功。又有学生提出我们那里的特种养植场还养了狐狸……北狐南养、苹果树的南迁……只要模拟它们的生活环境,它们都可以生存。学生有了所想,才会有所说,教师就应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新意识。这也说明学生在说的同时又激发了其的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中认为的,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造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说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造思维的发挥,那么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造思维的迸发。也就是说让学生动手干,亲自动一下手,达到手脑并用、教学相长之目的。如教师在教学蒸发一课时,怎样让湿的毛巾干得快些?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最后还有许多同学不明白倒底那种方法更好。那么老师何不让那些讲不同方法的学生到台上去亲自实际操作一下,让其他同学一目了然地评价出那种方法更好,这样不就更具说服力。同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在前面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和完善,在此过程同样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再如,在一次操作实验中,一位学生不小心弄碎了一个烧杯,他竟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如果老师一味地责怪他,那么就有可能扼杀了其的创造力,使他今后再也不敢动手干了。在教师没有责怪的情况下,这位学生继续动手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比刚才还起劲,提的问题也更多……还如,学生在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时,有一位学生用嘴吹灭了酒精灯,没有发生教师所讲的危险,他很得意,教师及时指出了他的不对……在学习灭火一课时,他首先想到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来达到灭火的方法。另如,学生在绕制电磁铁时,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电池新旧不同、导线粗细不同、铁钉的大小不同等),实验时有的同学烫痛了手、有的同学的电磁铁断电后仍吸着大头针……在实际“干”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多疑问……在学生自己动手同时他所观察的现象更能引起其积极思维,达到手脑并用之目的,因而也极易使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动手、动脑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所想就有了所说,通过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发更多的思考,在讨论和争论的过程又能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也就是重视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其创新的能力和培养了其敢于创造的精神。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