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信息期刊
  本栏搜索

时  间: 
选  项: 
关键字:

  

  最新推荐

2002年第八期

研究性学习的沃土——生活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唐丽芳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276次
 

  21世纪需要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靠我们熟悉的接受性学习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性活动。大纲开篇就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语文对于各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语文是最具有灵性的、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一门学科。同样,语文是人生存的拐杖,是人发展的翅膀。那么,语文教育就是人学会生活、更好地生活的必由之路。
  首先,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现实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最好学校。
  一个正常的人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自己的语言。在教学生活中我也有很深的体会:凡是和学生们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思维是现实生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所以离开了现实生活的表象,语言就毫无意义,也不可能产生,离开了现实生活,也就没有了思维。有了丰富的现实生活,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渐强起来。其实每个年级的语文教材,都是来自生活:《可爱的草塘》、《火烧云》不都是生活画面的展现吗?《颐和园》、《长城》不都是在神游中华吗?《科利亚的木匣》、《高粱情》不都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学习吗?教材中的说话练习“客人来我家”、“说说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小小新闻发布会”实践活动不都是来自生活吗?
  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若没有丰富多采的生活,学生能写出一次次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吗?能写出令人敬佩的人物吗?能写出玲珑可爱的动物吗?能写出一处处美景吗?现在的习作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未来的XX》、编写童话等,这样的习作不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吗?小学生都是爱畅想的、都是把现实生活想象的像童话那样美好的。平常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用心去体察生活,自愿写一些日记,学生的作文就能更好地走向生活。
  然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
  大纲不是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的内涵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它是随着人际之间的社会生活得以使用、传播和发展的,因而其本身不但是一种文化,还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其实学语文本身就是生活,学习语文就是为生活作准备。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不是“应试之学”,而是“应用之学”。如果我们把学习语文和现实完全割裂开来,那不就是学生仍陷在死读书、机械学习之中吗?还高呼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教育、什么研究性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目前的学习、将来的工作考虑,一切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应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所需。真正发挥好语文的工具作用。
  语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让语文教育走向生活,深入生活,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
  首先在课堂的教学形式上,力求创设生活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的兴趣和需求,在现实使用中学语文。
  现在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再把学生视为精密的复制工具,要求他们把书本知识拷贝不走样。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不能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主角,而是辅导员的角色,要让学生学的主动灵活,学有所得。要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课堂学习成为长知识、长才干的活动。
  1、通过活动性教学走向生活。可通过竞赛、辩论、小组讨论,“假如我是……”、“我想对你说……”等形式,课堂气氛就日趋活泼。尤其是小组讨论,它特别能体现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学生因各自的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深浅不一,若进行小组讨论后,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他们各自的认识就会逐渐清晰、深刻,关键内容也会在他们的争论、讨论中尤为明朗,此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这个效果是极佳的,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在教学《鲸》医课时,就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了竞赛的形式。先请同学根据自学按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不懂的小组之间相互解决,实在搞不懂的再由全班共同来解决。然后进行小组间竞赛——“看谁知得多”,学生的积极性极高都情绪高涨,爱表现自己,要为小组争光。他们一个接一个精彩的回答,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此时再让学生把鲸睡觉的样子画下来,学生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学,学生对鲸怎样吃食、怎样睡觉、怎样呼吸、有什么种类等内容都掌握了。上这一堂课时,学生感觉很轻松,跟平常的活动课以及同学之间的课间争论一样,但同样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就是学生所希望的吗?他们就是在这样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中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学习。
  2、布置些贴近实际生活的作业。布置的作业可以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动脑思考的,有动手操作的,有持之以恒的等。比如:书面作业可以布置“自助餐”式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必要写几遍就写几遍。还可布置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的作业。比如:《草船借箭》可让学生脱离课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养花》可让学生回去也养一盆花,感受乐趣。《威尼斯的小艇》可让学生当导游,向人家介绍一下威尼斯的独特风光。《白杨》让学生展开想象,叙说“孩子们到了新疆,将来……”这一切不都是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创新能力吗?
  3、另外,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权利,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增加各方面的知识,相信语文本身的魅力,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不然学生哪会有学习的兴趣、创新的火花。正因为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所以学《鲸》一课时,他们不仅了解了书本上所讲的知识,还知道了鲸的皮、肉、骨头等的作用,但学生又发出了呼吁:“不要捕杀鲸,他们是国家保护的动物……”若离开了课外书,离开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吗?所以说课外阅读同样很重要,同样是生活中同学自主创新学习的体现。
  大纲也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生活的语文教育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体现了语文教育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语文教育要生活化,生活同样要语文化,语文因生活而辉煌,生活因语文而精彩。今天走向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明天孩子们腾飞的预演,让生活这片沃土开满鲜花吧!

关闭


Copyright ©2003—2004赵小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杨震
电话联系:0512-5238114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