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2年第一期 | 中美中小学教育比较对话(节选1) |
| 来源:教育期刊 不明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42次 | ●大学升学考试几乎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中国目前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考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正在向你们学习。
陈(驻联合国特派记者陈凤丽,以下简称陈):那好,我们的话题可以从今天上午参观你们的学校谈起。我对你们学校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占地面积很大,设备也很先进,条件要比我们中国的中学好得多。
汤(弗吉尼亚西支高中副校长汤姆普金斯女士,以下简称汤):但是我认为设备差的学校一样可以培养出好学生。
陈:我任教的101中学是北京市的重点中学,但校舍却十分简陋。我在的时候,那个学校90%以上的学生能升大学,不少人后来当上了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
汤:你们的学生如何才能升入大学?
陈:我们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升学考试,而且它几乎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汤:我们则主要看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各科成绩、品行和他们参加社会服务的情况,特别是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常青藤大学都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提供社区服务证明。我们也有由普林斯顿大学负责出题的全国统一的SAT学生能力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数学和语文程度。他们可以参加多次考试,取其中最佳成绩。这个成绩也将在大学录取时作参考。
陈:这个办法很好,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偶然性,也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素质。
汤:但是考试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现在正在向你们学习,要用考试的办法来决定学生升留级和毕业问题。以前我们在这方面控制不够严格,不管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可以升级和毕业,致使有些学生毕业后仍不具备起码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家长“望子成龙”,但如果“拔苗助长”,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问题也许是给他们的自由太多了。
陈:我在1997年到美国后,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年获得中学生科技发明西屋奖的学生中,华人子弟占很高比例,其中还有不少来美国不久的大陆学生。华裔仅占美国人口的1%左右,但得奖人数却约占10%。听说在美国著名科研机构中,华裔高级科研人员大致也是这个比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汤:我们学校也有亚裔学生,包括华裔学生,他们大多学习努力,知识扎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陈:提起学习目标,我们的学校和家长确实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但如过多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拔苗助长”,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美国的家长对子女有什么样的期望?
汤: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将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我们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我们的问题是给他们的自由太多,因此学校里有吸毒和少女怀孕等问题。作为母亲我是很幸运的,女儿把我当做朋友。我自己是教师,我的两个女儿也都是教师。我自然很高兴,但即使她们不当教师,只要她们生活愉快,对自己的职业满意,我也会很高兴。(待续)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