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的影响较深,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在每节语文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之开展讨论,有助于突出重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一自然段和前后几段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几遍课文,知道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后,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马克思是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坚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恩格斯是怎样竭尽全力,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已见,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表现在事业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互相关怀,无微不至。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长期并肩战斗,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在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
2、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拔,会使学生思路茅塞顿开。如我在教学毛泽东诗词〈长征〉一文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有学生说,“暖”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崖暖和”,有同学说,“暖”是指“金沙水暖和”,也有同学说“暖”是指“战士心里暖和”,这时我并没有宣布正确答案,而是开展小组讨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通过同学搜集到的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通过小组的讨论,同生们突破了教学难点,知道这是讲战士们不费一枪一弹,巧夺金沙江后心里高兴,心里暖和。同样对“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通过看录像,又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领悟到这里的“寒”指战士们回想强渡大渡的情景仍心惊胆寒。
3、在赏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结组,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这个小群体中的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员间能产生相互促进的力量。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在突破了重点句,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他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当然开展自由结组合作学习,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对“差--差”合作的小组,教师只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就行,能根据书面内容说说体会就行了;对“优--优”合作小组的学生,教师要求不仅要读出感情,还要用自己的话谈谈学习的体会。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小组讨论设置题目,培养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要位,兴趣索然,很难进入创作状态。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改而采用老师指导,学生合作命题的方式。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基础训练5》的习作时,我先让合作小组自由讨论,设置本组题目,然后让各小组报告本组命题、板书,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题目进行评点,合并类似题目,规范题目用语,筛选出一组命题:《我敬佩的一个人》、《我喜欢的一个人》、《说说我的爸爸》、《我最尊敬的老师》、《我的同桌》等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就行。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主人的位置。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条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小组交叉批改、讲评,培养合作意识。
如我在学生完成写一个熟悉的人后,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学到修改作文的方法跟同学们复习了一遍:1、把用得不准确的词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并结合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指导学生把握修改的重点,提出具体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到自己的合作小组(预先优、中、差搭配的学习小组)里,朗读他人的习作,对他人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写上自己的感想,或认同(如哪个字词用得适当),或表达不同意见(如哪儿需要补充、修改),教师巡视后,针对本次习作要求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如有同学没有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有同学对人物外貌描写太笼统,不具个性。最后让学生合作小组进行讲评,学生拿到被同学修改的作文后,要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也可找出与被批改同学的差距,将对方的成功之处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还是听众,耳、口、眼、脑并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同学们通过小组交叉批改、讲评,互相激活思维,互相取长补短,缩短了彼此的差距;通过互相交叉批改,倾听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近一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我欣喜地发现我班的学生变得爱学、乐学了,学生们更爱提问题,也善于提问题了。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同学们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更全面、更深入了。更可喜的是学生们初步具有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懂得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别人有错误时,不指责、不埋怨。外国有一家报纸曾说:学习上,一个外国学生要想战胜一个中国学生不容易,可如果是一群外国学生和一群中国学生对抗,中国学生就很快被打垮。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做他们的合作者与引路人,通过小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