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搜索 |
|
最新推荐 |
|
| |
 |
| 2001年第五期 | 集体备课发挥骨干教师为主的群体智慧,深化教学科研 |
| 来源:赵市中心小学 钱惠良 发表时间:2004-01-29 录入:admin 点击:27次 | 教学工作是学校 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集体备课正是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和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教师教科研意识逐渐提高,学校办公条件逐渐改善的今天。集体备课以集体商量,个人执笔,利用学校电脑联网的特点,做到教案共享,教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节约了每个教师抄写教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集体备课中能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教师还可以足够的空余时间进行学术交流,有利于学校教科研的展开。
因此,我校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在大力支持和积极倡导下,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发挥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深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做法如下:
一、明确集体备课意义
每学期初,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熟悉先进的教学思想,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方法。让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每一个青年骨干教师明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集体备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深化教科研。所以,期初组织教师全面学习本校市级立项研究课题《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构建研究》,自己确定相应的子课题。同时,还要学习当前先进的教科研成果,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集体备课不是统一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教师 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在一些人身上它熊熊燃烧起来,于是就创造出一位对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互相取长补短,让所写教案更适合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更能体现学校教科研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视集体备课的过程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否合理,是集体备课研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校以各年级各学科为备课小组,合理搭配骨干教师,在备课小组中充分发挥各年级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备课小组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做到:
(一)期初“三备”
1、备大纲,由骨干教师组织备课小组学习各学科的教学大纲,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掌握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到心中有大纲。
2、备学生,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能力结状况以及学习心理等对学生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非智力因素等,做到心中有学生。
3、备教科研重点,组织学习我校苏州市级教科研课题,明确教科研重点,同时要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教学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意识。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做到心中有科研意识。
教师在一开学就能做到心中有大纲、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科研重点,备课就有了方向。
(二)平时“三备”
1、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因此每一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每一单元(每一篇或每一组课文)的:①基础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思想教育点、思维能力点、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等。②重点,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研究能力的培养等。③难点,难点的突破口在何处,用什么方法和措施,都要认真加以研究。④体现教案个性化的特点,即教案要充分考虑教科研重点,考虑先进教学思想运用。
2、备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案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理念,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师才算真正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教案必须有学法的指导过程,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教学目标)。
3、备感情,人有别于其他动物,伟人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古人也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讨厌了学生,那么你的教育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这些名人名言不就是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情感,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课前备情感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走上讲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愉悦的心情,教学必定会收到最佳的结果。
(三)认真编写教案
骨干教师在备课组认真交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教师的智慧和外地教案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认真编写教案,教案中要紧紧抓住基础点、重点、难点,巧妙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并将所写教案输入教科室电脑的专门文件夹(学校为此给每个办公室添置电脑),供教师课堂教学参考用。这样做,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增强集体备课的凝聚力。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学习,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气氛。
(四)公开实践,总结得失
对于一个好的教案,是否有个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放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骨干教师还要根据教案上实践课,备课组组织教师听课,听后认真总结,分析教案中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在教案中提出修改意见。(由于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有所差别,教师的执教风格也有不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做东施)
三、具体措施
要能真正完善集体制度,体现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必要的措施能保证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
1、定时间,定地点,学校规定每周六,教师必须利用双休日集中学校进行讨论,交流备课情况(要有书面稿)。
2、定骨干教师,每个集体备课小组都安排学科带头人作为骨干教师。每次交流定好主讲教师。
3、每次实践课都必须有教后感写在教案中,用不同的字体并写上自己的姓名。
4、利用网络收集一篇与教案相关的教学资料。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