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评课:某某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学到了本课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本课的知识,还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思路还停留在运用(活用)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反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已经是不错的了,不过,如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在教学中,体现"举三反一",不是更好吗?那么,"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有何本质的区别呢?"举一反三"充其量也只是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的灵活运用罢了。而"举三反一"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学习环境(条件),让学生从"举三"中去获得"反一"。这种从"举三"中去获得"反一"的过程是学生研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当然,学生的"反一"可能是很粗糙的,有的甚至只是表面的,不科学的,语言表达也是不够科学、不够严谨的。但这恰恰是学生自己的创造和发现,是闪烁着科学精神的火花的。举一反三的"举一"固然是前人的科学总结,是真理,有严谨的语言表达。但,这不是学生自己的创造,虽然"反三"很灵活,也只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罢了。学生研究的过程是缺乏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创造力的,综合素质也是不高的。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举一反三"是不够的,更何况,在各国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研究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举三反一",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